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安全事件,江西省政府命名为江西工职院“6·1”食品安全事件,俗称“鼠头鸭脖”或“指鼠为鸭”,是一起发生在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的食品安全事件。一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于2023年6月1日在食堂用餐时,寻到形似啮齿类动物头部的物体,当其拍摄影片公布于互联网后,引起舆论争议。涉事校方初时坚称此物为鸭脖,食品管理局也佐证校方说法,当事学生也出面“澄清”;舆论则普遍认为此物明显为鼠头,质疑校方与食品管理部门施压当事学生。江西省政府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责成相关部门重启调查组,并在经过调查后于6月17日正式宣布此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头部,而非鸭脖。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名男性学生于6月1日在该校由中快餐饮经营的食堂用餐时,察觉饭菜中疑混有鼠类头部,遂拿此物同食堂员工对峙。该名学生以此物有鼻、眼、毛发、牙齿为由,指称其为鼠头,后者则坚称此物为鸭脖。有关此事的影片在互联网社群平台流传,导致社会舆论发酵。据称,该校在2021年亦被指出食堂清洁间出现老鼠。
校方则于6月3日晚间新浪微博账号声明“已联络当事人确认此物为鸭脖”而非老鼠头部,属于“正常食物”,学生反映内容与事实不符。当事学生亦发表书面声明,“澄清”影片内容。校方声明也提及食品监察管理局有前往学校调查,由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局长江协学等部门人员通过查看图片比对,初步判定此物系鸭脖。
在声明发布后,校方新媒体中心主任被指在社交媒体群组中要求学生按照范本去留言区支持校方;舆论随之批评校方行径,认为调查不妥,质疑校方与市场监管局有特殊关系、施压当事学生以及营造有利舆论,是为当代版“指鹿为马”,称其“指鼠为鸭”。在批评校方的同时,“鼠头鸭脖”也成为一个网络迷因,有不少关于此概念的创作,亦使校方及当地政府公信力遭疑。新京报则引述鼠类动物专家观点,若图片没有作假,则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小鼠头部。
江西省政府责成教育厅、公安厅、国资委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在6月10日成立联合调查组,在经过数天的调查后,发布最终声明:通过影像交叉比对、验证,断定当事学生发现的异物为一只“老鼠类啮齿动物头部”。官方在公布结果后,其对当事校方、有关企业施以最严厉处罚;同时该院校多间食堂受到影响关闭。此事件启发部分玩具厂商灵感,如有玩具创造者以“让公众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关心”为由,制造鼠头鸭身式样玩具发行,但后遭网络购物平台下架。
此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业“深圳中快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再以全资控股模式,成立峡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仍系原朱姓人士。后有舆论批评,该公司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却“毫发未伤”,为“中国餐饮的悲哀”。认为涉事企业是换“马甲”营业,敦促政府应追究到底。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10月23日约谈南昌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约谈指出此事件暴露了南昌市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弱化、涉事学校主体责任悬空、主管部门行业管理责任缺位、监督管理责任落而不实、应急处置工作失当等问题,要求南昌市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举一反三抓好全面整改,压紧压实各方责任。11月,使校党委书记姚小英、校长刘华等校领导去职;杨丹青任江西工职院党委书记,陈头喜、曾峰均所任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校长一职空缺。另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涉事企业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被处以罚金十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325.5元,三名责任人分别被处以2022年收入的10倍、9倍、8倍罚款,共计706万元。
[新华网] 江西工职院“6·1”食品安全事件调查处理情况通报 http://www.news.cn/2023-06/17/c_1129701758.htm
[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食安办就“鼠头鸭脖”等食品安全事件约谈南昌、唐山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3/10-23/10099140.shtml